一、護聯會的起源
文/梭巴仁波切
我想談談護聯會(FPMT)這個組織。護聯會這個組織所能提供的任何好事,和無量有情所能接受到的──任何對法的瞭解,以及到目前為止我們所做的任何佛法修行、我們所做的淨業、我們所累積的任何功德──首先來自達賴喇嘛尊者的慈恩,其次來自耶喜喇嘛的慈恩,他的聖名難以言喻。
首先,護聯會之所以存在,根本上是來自達賴喇嘛尊者的慈恩,他是一切有情唯一的皈依處,是一切有情安樂的泉源。其次,比三世諸佛菩薩還要慈愛的耶喜喇嘛,是這個組織的創立者。雖然你們之中有許多人沒見過喇嘛,或直接從喇嘛聽聞教授,是他開創了佛法中心。每一項惡業的淨除,每一項功德的積聚,所播下的成佛種子,和從這個組織所獲得的任何對法的瞭解,也都來自於喇嘛,來自喇嘛的慈恩。這也適用於任何在護聯會其他中心值遇佛法的人。
這組織已經走過了很長的一段路。就像新生兒的成長,擁有許多生命經驗和困難,現在大概長這麼高了(仁波切比了大約一英尺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像在路上,經過許多困難,我們已經走了很長的路,一條非常長的道路。這一切都始於來到尼泊爾和印度尋求修行生活和上師的年輕弟子們的誠心。那段時間,佛教教條、迷幻藥和其他事的爆炸,打破了唯物主義的心態,提供了見識新事物、過新生活的機會。然後就可以更瞭解心,不再那麼著重外在的世界,而更專注於內心世界,更專注於非常廣大的心。要瞭解心,才能瞭解外在現象。不瞭解心,就無從瞭解外在的現象。
這是以善心開始的。弟子們發現菩提道次第(佛陀八萬四千法門的心要)很有意義。我就談談菩提道次第,不是說我對道次第有任何了解,我只會再三重覆我所知道的道次第的幾個字,無常、無常、無常,惡趣、惡趣、惡趣,貪著、貪著、貪著。我沒有任何證量,我只會對那些來到尼泊爾的人再三重覆關於貪著、業和地獄等等同樣的事。我的情況通常是這樣。總之,這不斷重覆的字句對他們的心起了一些作用。不知怎麼的,這幾個字利益了他們,我想。因為利益了他們,對他們顯露生活的真義,以及應當成就什麼,應當捨棄什麼以解脫苦,弟子們打心裡想利益自己國家的人,所以開始成立中心。所以,它是從善心開始的。
這個組織就是這樣成形的。這些年輕人打破他們對物質生活以及只有今生的僵固想法。由於他們的業──或著由於佛的聖行──透過這些果報,他們打破僵固的概念,對新生活打開內心。看到心可以不依身體而存在,他們打開內心接受輪迴轉世和業,並接受解脫和佛果。
有了善心,他們繼續發展組織,雖然這些年輕人大多並非專業人士,也沒有任何商業經驗。有些人還沒完成大學學業。有的可能完成了大學學業,但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然而,以善心和耐心,經歷許多困難和艱辛,他們持續利益他人。這個組織就是這樣成長到現在。只有非常少數的中心化為空,就像本尊和壇城融入淨光中一般。不確定它們何時會再生起…
我覺得這非常好,因為事情是以清淨的心來做的,而那是最重要的事。無論事情是否成功,每件事都應該盡可能用清淨心來做。懷著悲心,你試著盡力幫忙。就算你只有非常少的經驗,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用善心做一切事。因為設施有限,人們來聽聞教授或閉關、做其他修行時,不可能以非常廣大、專業的方式來傳播佛法,一般而言這是有錢的企業才能完成的事。雖然這並沒有發生,我們所做的事顯得簡略多了,但每件事都是以善心來完成的。我們已經有所成長,走過很長的路,並從這許多許多年當中,學到很多。我覺得這非常好。
有時一個組織或許看起來非常有錢,但接著你會問,這些錢從哪裡來?如果你檢視,會發現要得到金錢,會給予其他眾生許多傷害,並造許多惡業。雖然每件事都顯得運作得很好,有很多錢,但如果你檢視錢從哪裡賺來,會發現其中渉及許多惡業。那並不好,因為如果你造了許多惡業來得到財富,其中並沒有佛法,而且你將必須承受一切的苦果。
我們並不需要藉由造惡業而得來的成功。最好努力用清淨心做一切事,然後漸次獲得成功。這是安全的發展方式。許多組織在財務上看起來非常好,但如果你真正去分析他們在做什麼,你會感到震驚。我之前從未提過這點,但現在我覺得需要提一下。
我看到中心在佛法上已經有所成長,也有外在的成長。我們已經走了很長的路。許多中心現在運作得更簡單,人們有更多經驗,知道如何做事。總之,最重要的發展是對三寶更有依止心、對有情更有悲心。這兩樣非常非常重要,讓今生非常有意義。它們對你自己的發展、對你為有情成就無上正覺很重要,對那些數不清的有情不會被你傷害、能從你這邊得到寧靜與安樂,包括暫時的安樂與佛果的究竟安樂,也很重要。一般而言,我看到這兩件事越來越有所發展,我覺得這是最棒的事。
當然,能夠透過組織和中心以很多不同的方式承事有情也是很棒的事。這真能讓你自己的生活有意義,也讓許多其他在中心的人和來到中心的人的生活有意義。這真是很棒的事。所以,我認為我們能夠做許多、許多事,因為我們已經發展了更大的能力、更有悲心、更多的知識、更廣闊的思惟,並承擔更多的責任。我只是吃喝拉撒睡,但我認為組織裡的人,喇嘛的弟子,已經培養了更大的悲心、更有依止心、更多的知識、更多利益他人的經驗。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能以所有這許多種方式利益他人的原因,甚至是牢獄中的人。在牢獄中,有許多人受持大乘八關齋戒,持誦許多遍金剛薩埵真言,修持其他的前行。許多人在獄中做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修行。能夠利益他們是很棒的事。另一個大計畫是根本教育,幫助年輕人培養慈愛和平。我們現在正努力準備更多資料給他們。我們能夠透過這個組帶給世界和有情這麼大的利益,真的可以隨喜。
我常提到,人們到中心來,是為了瞭解業、因果;瞭解什麼是惡業、苦因,什麼是功德、樂因。他們來到這裡發掘真正的樂因。例如,僅僅持誦三十五佛名一遍,就能淨除許多劫多種我們常造的惡業。不是許多世而已,而是許多劫的惡業被淨除了。僅僅持誦三十五佛的名號一遍,淨除的不僅僅是今生的所有惡業,和過去世、或幾百世,而是千萬劫的多種惡業。有情僅僅從這個法門就得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利益:解脫惡趣和輪迴,證得佛果。即使是思惟皈依發菩提心願文的意義:「我趨皈依佛法眾中尊…」,就能播下成佛的種子,帶你更接近佛果,更接近解脫輪迴。這來自於在你開始任何實際上的修持之前,僅僅思惟這祈願文的意義。中心所能提供給有情的,令人難以置信。
既然這祈願文能帶給有情極大的利益,就更不需要懷疑整個菩提道次第的教授、金剛薩埵禪修和各種其他法門所能帶給有情的利益。我們正透過中心和組織提供給有情深刻的利益。
在非洲和世界許多其他地方,當乾旱發生時,沒有食物,其他國家試著幫忙運送食物,但那些在受苦的人真正得到的食物卻非常少,因為被國家的領導者等等從中拿走了。有一次,其他國家用飛機運送飲水,就在飛機著陸時,水變得不乾淨,完全壞了。那意指那些人沒有得到潔淨飲用水的業。意指在他們那一方,欠缺了某些事情。他們需要累積功德以得到潔淨的水。他們需要造業、內在的因,以獲得食物或乾淨的水。欠缺的是內在的因。
給予人們食物、醫藥和遮蔽處非常好,也是我們必須做的事,但如果我們不幫助他們轉變內心,如果不教育他們如何去除惡業與煩惱,他們會再三造同樣的惡業。然後他們會再次投生於同樣的地方,再三經歷同樣所有這些貧窮和鬥爭。就算他們在下一世由於其他的善業而投生為人,他們也將再三經歷同樣的問題。在物質上幫助這樣的人是很好,但這樣並不能真正去除他們的苦因。
現在,像我們這樣的佛法組織,尤其是中心,提供的不只是廣泛的菩提道次第教授,還有廣泛的義理教授,能帶來令人難以置信的利益。光是菩提道次第本身就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利益。它使有情能夠實證聖道三要,真正的息苦等等。僅僅是下士道和中士道,僅僅提及四聖諦,就能幫助他們去除苦因,他們的業和煩惱,尤其是根本煩惱,無明,並能成就解脫。他們能夠學習,並留下習氣,未來能夠獲得成就。
我們能夠提供給有情令人難以置信的利益,無量如虛空般的利益。所以,我們必須恆時隨喜。護聯會每個中心和整個組織的所有工作人員應該憶念我們提供給有情的深廣利益。我們每天都應該憶念這點。然後,你將會享受你的生命,並看出你的生命在這裡最有意義。
我常說,在工廠工作和在中心工作其間有極大的差異。當然,你在工廠工作可以賺很多錢,但它並不弘揚佛法。它並不教導他人佛法,並不教育他人如何解脫輪迴、成就佛果,並不談論廣泛的義理教授,連菩提道次第都能提供這些。在工廠工作和在中心服務,其間有很大的差異,天差地別。當你思惟有情所得到的利益,會發現其中的極大差異,這對你自己的生命造成如此大的不同。
我們必須一起來做。如我常說的,一個人無法做所有的事。一個人無法教授佛法、翻譯、當會長、當秘書等等。做任何事,你都需要全體工作人員的協助:常駐師長、譯者、和所有其他的工作人員。一起做時,你能以廣泛的方式利益其他有情。
所以,我們必須隨喜。不要只想著中心的問題。如果你只想著問題,不去想所有這些利益,那你只會看到問題。如果你只想著問題,就會只看到問題。如果你不去想自己所有的功德,只想著自己的過患,那你只會看到自己全是缺點,而變得非常沮喪。中心也是一樣,如果你只看到問題,都不去想它所能帶來的如虛空般的利益。
另外一點就是有些中心,甚至連西藏傳承的中心,沒有許多佛法教授,因為他們的寺院很難孕育出具格的師長。雖然有許多中心,有舉辦許多儀式、修法或簡單的禪修課程。其中沒有太多教育發生。對他們而言,連提供菩提道次第教授都很困難,而那是成佛之道的精華。
由於達賴喇嘛尊者和耶喜喇嘛的慈恩,在護聯會的中心,有些功德能請到許多具格的師長。這也是由於宗喀巴大師的慈恩。宗喀巴大師和他的弟子建立的寺院,具備絕佳的體系來學習所有廣泛的佛法。宗喀巴大師建立了這樣的體系,所以,這些僧院能孕育許多具格的師長。在護聯會,我們有一些福德能請到這許多具格的師長。無論是否有常駐師長,護聯會的中心通常有許多教授。有些人或許會說:「哦,或許教授太多了,我們需要更多禪修。」然而,我認為,護聯會和中心的極大發展之一是義理的學習。瞭解義理教授,讓我們能更深入、廣泛地瞭解道次第。
(本文節譯自怙主梭巴仁波切二○○六年六月二十一日在澳洲觀音學會舉行的長壽法會後所作的開示。)
——————————————-
二、 護聯會中最重要的事
文/梭巴仁波切
我們能夠饒益有情及佛陀的教法,尤其是在世界各地弘揚西藏大乘佛法,都來自於上師的慈愛。
我們能夠承事達賴喇嘛尊者,他是一切有情唯一的皈依處,一切和平和安樂的來源,我們也能夠承事西藏人──尤其是寺院,以及我們能夠提供給有情的一切廣泛的服務──不只是佛法,也包括各種社會服務──這全都來自於大悲觀音達賴喇嘛尊者的慈愛。
以及尤其是來自於一位聖名難以言喻,比三世一切諸佛還要慈悲的喇嘛──耶喜喇嘛的慈愛。因為他的勇猛心,他的廣大心,和他打動許多有情心的理想──建造一尊非常大的彌勒佛像。也由於瑞布仁波切,以及其他每日祈願一切活動、計畫成功的上師。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有一些成就。還有許多事要做。目前所成就的只是極小的一部份。將來發生的還有更多。這些都完全來自上師們的慈愛。
接下來我就不提所有學生的名字,因為我記不得,但其中有羅傑法師,多年來他一直當我的侍者,以及許多生性慈悲、忠誠的學生。最重要的事是組織中的和諧、團結。 那是目前為止帶來成功的要素──團結。有許多像黃金、鑽石般的學生。最重要的特質是擁有對他人慈愛的天性,善良,其次是聰慧,了解佛法,然後是負責。尤其是由於和諧、團結,才會有成功的事,我們才能提供這麼多服務。
因此,我們還有極大的潛力能提供比目前更、更廣泛的利益。彌勒計畫還沒發生。它尚未實現。因為它有對有情有如此廣大無邊的利益,如虛空般的利益,當然會有許多障礙,這需要時間。但這只是時間問題。當功德不斷增加,障礙會減少。因此,我非常感謝護聯會的所有成員,所有在不同國家的中心的學員們,因為他們的祈願,不僅是為了我的長壽,而是為了一切有情,尤其是彌勒計畫。
我們所能提供的利益,我所能提供的利益,是來自於那麼多學生的慈愛,他們對有情慈悲、忠誠而負責。這也來自於組織的和諧、團結。因此我們能提供給佛陀的教法和更多,更多倍的廣泛利益,更能承事賴喇嘛尊者。因此,我非常非常感謝大家。
(摘自梭巴仁波切2001年11月18日在加州索魁爾藥師佛淨土中心長壽法會中的開示。 )
——————————————-
三、 FPMT的智慧文化
什麼是FPMT的「智慧文化」﹖那是激勵學生們成為 FPMT網絡一份子之特質。我們的智慧文化要素詳列如下:
◆寬廣開闊地呈現佛法,如同圖敦耶喜喇嘛的教學風格所示範的。運用非傳統,但純淨的方式。依據學員的文化背景及需求,讓佛法易為親近。
◆詳盡且深入的指導,如同梭巴仁波切的教學風格所示範的。強調如何修行及修行的意義。強調發心和迴向的重要。
◆持續不斷地修行以淨罪集資,作為獲得暫時安樂的基礎和修行成就之準備。
◆體驗菩提道次第教授及柯槃風格的課程。
◆尊崇並支持出家僧伽。
◆定期閉關和思惟修行。
◆運用梭巴仁波切所推薦的FPMT標準修行訓練。
◆對密續法門的信解。鼓勵學生對修行有信心。
◆培養親密家庭的感受。FPMT是修行人的家。
◆服務。培養願意服務他人的意願和態度。宏觀。
◆珍愛他人。給予一切有情普遍的愛。大愛。
——————————————-
四、 FPMT的教育計畫
早年我們的精神導師耶喜喇嘛擬了一個學習佛法的計劃,給僧眾的是12年計劃,給在家人的是7年計劃。他選了好幾門必修課。近年來有些一直在各國教導佛法,並帶領禪修的弟子表示,有必要擬一份新的計劃,所以有些建議由FPMT組織發證書,認可教導佛法的人。已經選的幾門課是:
一、菩提道次第的兩種廣解
1.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
2.帕繃喀的《掌中解脫》
二、學習哲學方面的經典之前 ,必修的基礎的哲學教法:
1.心類學:學習量及所有各種心所法
2.四部宗義
3.五道十地
三、其他論典
1. 《入菩薩行論》 寂天菩薩造
2. 《寶性論》 彌勒菩薩造的有關佛性的教法
3. 《修心七義》 切喀瓦造
4. 《利器輪頌》 法護造
這些只是基礎課程。在三年的課程之後是一次考試,通過考試的學生便可取得證書。這個想法是和負責處理在色拉寺、甘丹寺和哲蚌寺舉辦考試並授給格西的印度格魯學會討論過的。可能在本地舉辦考試,可是由格魯學會發證書。
荷蘭彌勒中心的格西覺得,這些課程將需要四年來完成。不管花三或四年,要把這些基礎課程學習完成,再發證書,證書會經過FPMT組織認許,執有證書的人有資格以演講或授課等方式教導佛法。這將解決其他許多問題。證書將不只是意謂那個人了解那門課的字義,而且他們要完成菩提道次第的閉關,而且有些體驗。即使沒有證量,起碼要做過一些禪修閉關。
還有,在西方和說法的教師有時會有問題,雖然他們教的佛法很好,吸引很多人,行為卻有些問題。這張證書也會納入教學倫理的因素。
我想在台灣的三個FPMT中心如果也有同樣的學習計劃,會相當好.這麼一來以後中心就可以產生佛法的教師。這是為自己的修行而學習以外,附加的。有更深入、更清晰、更廣泛的理解,你便能夠修得更好,而且更容易證悟。我想稍微介紹這個計劃,因為這樣一來,可以更正確的了解弘揚佛法。這對世人有幫助,你將利益自己及世人。
持咒固然是不錯,可是光是持咒,我們不能夠保存並弘揚整個佛法。我們不能單靠持咒,讓其他有情了解深廣的佛法而立即利益他們。佛陀開示這麼多經乘和續部的教法有其目的,印度的大學者及行者造那麼多論,闡釋佛陀的教法也有其理由。所以,我們有責任保存、修行並向其他有情弘揚這些教法。假設單是持咒就夠了,佛就不會開示這一切教法,這一切卷帙浩瀚的經典,佛會單單教人持咒。
尤其是許多有才智的年輕人,具有這麼多智慧,不應當浪費自己的聰明才智,忽略掉學習深廣的佛法。
(譯自1996年梭巴仁波切訪台開示錄)
——————————————-
五、 關於服務
梭巴仁波切開示 瑞美譯
以下的忠告由梭巴仁波切提供,以策發FPMT的工作人員能夠樂於他們為佛法中心所做的「社會服務」。
一般人在佛法中心工作時,他們會認為:「哦﹗我要做杜會服務」,在托育中心或孤兒院、老人之家或類似的機構。不知為何,人們認為「我必須做社會服務」。雖然不是每一個人,但是許多人不認為佛法中心的工作是一種杜會服務。事實上,那才是最好、最重要的社會服務,對自已及有情最有利益。但是,從西方的社會服務觀點來看,即使你為佛法中心工作,你所認為的社會服務卻是別的事- 是關於病人、小孩成老人之家之類的。
當你去那些地方工作時,從一開始,你就有這種動機-你要奉獻自已在那兒工作。你奉獻自已。你懷著這樣的動機去那裡。你抱持那樣的看法去到那裡。所以,你在那兒工作就有很大的不同。秉持這樣的動機,你以奉獻的心去到那兒。你想 「服務 ,社會服務」,所以你不期望從那裡得到什麼。你就是奉獻。當然,由於你的意樂,你能從中獲得更多滿足。而許多人來為佛法中心工作時,他們並不這樣想。尤其在中心工作遭遇困難時,人們似乎沒有正確的動機,或者沒有如此強烈的正確動機。
當你在中心不具備這樣的態度時,我執就會跟著你的動機而來。那麼,這樣的動機就會變成不是你要服務大家,而是要大家來伺候你﹗你的動機導致自我中心,然後你將面對許多困難、個性衝突的問題。這將使中心難以和諧。
因為動機,因為沒有安立正確的態度,這使得在佛法中心很難獲得內心的平靜,就不像你在其他地方(做社會服務)工作、奉獻自已。如果沒有相同的正確態度,你會製造許多、許多問題。也會使你在中心的生活痛苦。為中心工作的念頭將變成一種負擔。它將變為負擔而非樂於服務。它變得不快樂,然後你無法享受生活。有時,你也許會認為佛法中心無益於心。「我無法獲得內心的安寧。」這些事情都可能在中心發生。
同樣的,或者在僧院,或有些學習佛法的人,如果沒有正確的心態,或不知道如何學習,那麼你可能遭遇到同樣的問題。在研讀了這麼多的法本之後,你所讀的將變成知識,如同書房或圖書館,保存了許多提供資料的書籍。然而,你的心依然如昔,甚至更糟。或許你更加驕傲。然後,你可能會想「西藏佛教並未讓我獲得滿足或內心的平靜。它沒有讓我滿足。它對我沒有幫助」等等。會有這樣的怨言。但不是每個人,某些人會抱怨。我認為這跟動機有密切關係。
態度最重要。如果你主要在修學佛法-要知道如何修學佛法。如果你在中心工作-要知道如何在佛法中心工作。如果你在中心服務-要知道如何去做。其中有外在的善巧,「如何去做」你要做的事,猶加一般世間人常說的「專業技巧」。另外還有(內在的)「如何去行持」,這攸關你的心、你的動機。
「如何去行特」有二。所以,即使你外在非常專業,但是如果你的意樂不存在- 如何為他人奉獻自已,或利益他人之思-如果沒有這些,那麼你的意樂將是自我,所以導致你無法享受生活,找不到滿足感。你的生活依然不快樂。當你為佛法中心工作時,你應當有同樣的奉獻自已的心態,如同當你為孤兒或小孩等類似的對象服務時一樣。你應當有相同的態度。我想這非常重要。
為什麼我強調為佛法中心工作是最好的、最重要的社會服務,因為所有那些其他的服務都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但是如果有情不了解佛法,他們就無法修行。他們沒有機會去修持佛法。如果他們不修持佛法,就無法去除苦因、煩惱和業。跟隨而來的問題是,他們會無止盡地在輪迴中受苦,如同他們無始以來一直在受苦般。他們的痛苦將永無止盡。這是重點。唯有佛法可以止息他們無始以來的輪迴苦。
因此,這是對自己、對他人最殊勝的服務。這是最深切的服務,最具深度的社會服務。這樣做有最究竟的利益,甚至可以去除微細的惡業習氣。淨除微細的惡業習氣,然後你才能去幫助眾生。所以,我認為這非常重要。
要每天快樂地為有情工作,動機非常重要。有了正確的動機之後,許多的問題:個性衝突、人事問題等等,都會自然減少。這帶給別人許多好處,也在你的生活增加許多喜悅、和諧。這會為中心帶來極大的成功和溫暖的感覺。當外面的人來到中心,他們會感受到中心的人有顆溫暖的心。這能攝受他們。
人們感受到中心的吸引力。他們很想再回來。如此一來,他們能學習越來越多的佛法,越來越能修行。珍愛他人。這非常重要。這些事都非常重要。中心就是要這樣發展。如何發展中心依靠的就是這些。
(這是2001年10月14日在加州阿帕多斯「卡措碟千林」的開示。由FPMT教育部門的肯多.瑪格紐森翻譯及編輯。)
——————————————-
六、 梭巴仁波切給護聯會工作人員的建議
耶喜喇嘛常說,事情不是由心決定,而是由業決定。他很常這麼說,或者,他會說,當事情沒發生時,就接受現況。如果事情可以補救,那你可以決定是否要努力去獲得利益。那意思是說,如果你應付得來,你可以嘗試;如果還有機會,你可以努力。光是今生悶悶不樂並沒有意義。如果事情完全無法補救,不喜歡它又有何用﹖根本沒利益,所以你最好接受它。
如果你有很多活動,很多責任,如果你認為這是一種負擔,那麼壓力就來了。即使你在工作,如果你把它們全看成負擔,你的心不會快樂。風病和壓力降臨,你的心變得如此不快樂。所以,與其把你所有的活動、責任全看成負擔,不如將之視為令你變得有用的機會,能對其他有情有貢獻,把這些活動和責任看成正面的機會,並思惟,我是如此幸運能利益他人,這就是停止壓榨內心和產生風病(那也會帶來高血壓,嚴重影響你的健康)的一種善巧。所以,思惟透過你所有的努力能提供的利益,在內心生起喜悅和快樂。
一直憶持菩提心非常重要。這應該是生命中最主要的皈依處。而且要憶念你所做的事是依據上師的願和建議而做。此生的所有目標就是要承事他人,並確保他們盡未來世都能得到安樂。將你自已的生命奉獻給有情,他們無量無邊,且最慈愛、最珍貴。培養你的內在功德,你在道上的證量,那意指你能提供更深刻、更美好的成就,更廣大的功德給他人,並解脫其他有情離苦,令他們成就暫時和究竟的安樂。
達賴喇嘛尊者說:「只要還有虛空世界,只要還有有情眾生,我願一直住留世間,為消除一切眾生的痛苦而努力﹗」
在每日生活中盡可能修持正念。思惟每個人都是你一切安樂的滿願寶,所以你自已將會成為一切有情的滿願寶。
後記:二00三年四月六日於藥師佛淨土中心給予的開示。慕瑟法師和安琪法師繕稿,克萊兒艾思特略加編輯
——————————————-
七、 耶喜喇嘛看FPMT (護聯會)
耶喜喇嘛開示 / Nick Ribush編輯 / 高明道中譯
本文是1983年耶喜喇嘛在義大利宗喀巴學院的開示,是護聯會創辦人耶喜喇嘛對整個組織發展方向的啟示。
我們為什麼創立了護持大乘法脈聯合會(FPMT)﹖為什麼在全球設立機構﹖我想,我們的目標非常清楚:要把較高的教育帶給一切有情。我們的組織是給別人機會受較高的教育。所提供的,就是我們所擁有的:對佛陀教法及現代社會整體的理解。我們的目的在與他人分享這方面的經驗。
我們知道,大家不滿世俗的生活、教育制度等等,我們的分別心基本上就不知足。因此我們致力讓別人全面認識自己,因而發現究竟的圓滿。
護聯會的形成並非你我說要這樣做,而是一種自然的發展過程。我們是像生物那樣自然發展的,不是耶喜喇嘛計畫什麼的。我從來沒有說過我希望全球都有我的中心,而是有些弟子跟我學後,想作點事。他們表示有意願把自己的經驗拿來跟別人分享,所以就想在不同國家組織團體,互相分享、成長。
我個人覺得這樣沒有問題,應該朝這個方向努力。我們是人,而佛法幫助我們成長,理所當然應該合作,讓眾生容易接觸這種教育。不僅是我們這些喇嘛朝這個方向努力--中心、常住格西、眾弟子都一樣努力。實際上是因為你們這些弟子創立機構,佛法才能夠在西方世界存在。師長當然也會幫忙,但最重要的是,弟子能夠受好的教育。我們是為了這個目標而存在的。
開始創辦中心時,並沒有整體的計畫:由於我剛剛提過的緣起以及助緣的和合,中心就在世界各地像蘑菇般冒出來。這些中心既然存在,就必須用一個建設性的、清清楚楚的方法來協助他們,否則就會一片混亂。無論對內部來講,或從二十世紀的環境來說,我們的發展都不可以出差錯。
——————————————-
八、 梭巴仁波切給會長的信
張春惠譯(根據FPMT英文網站資料譯)
2009年7月 親愛的Alan, 希望你一切都好。請代我向你慈愛的太太及兒子問好,他們一直幫中心非常大的忙,服侍佛及一切眾生就如同服侍我一般。 我僅想利用這個機會向你道謝,謝謝你接下了中心會長如此特別的職位。這個職位跟一般工作不同,一般工作是為了賺錢以及世俗的理由而做。在中心工作則是為了服務一切眾生,這個職務是非常獨特的,而且當你是以菩提心動機做事的話,你便獲得虛空般的不可思議功德,因為你是以能完全盡除一切痛苦跟帶來永恆安樂的佛教法來教導他人。這非常地特別。所以,中心會長這份工作的本質跟獲得的結果是非常不同的。當然,還有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當你擔任眾人的角色,例如中心的會長,有時候你會變成是他人批評的對象。如果你一開始就有會被批評的心理準備,而不是準備好接受眾人讚揚的話,你擔任中心會長會感到比較快樂些。這麼想對你非常有幫助。當批評聲出現時,如果你已經有心理準備的話,你就不會被嚇到。這樣的日子會變得比較順利而且比較輕鬆,你不會覺得有什麼干擾障礙。對批評聲音有心理準備,日子會過得如意,這是最好的心理學。 對一位修佛法及修轉念的行者來說,最好不要期待總是會受到稱讚。如果對稱讚有執著以及生起世俗感覺的話,一旦聽到批評自己的聲音就會被嚇到。你會灰心喪氣,然後會遇到種種個人的問題跟情緒問題。還有,如果你對於名聲稱譽及讚美有貪執的話,你所做的工作就變成為了聲譽跟讚美而做,你所做的工作就會是因為對此生的貪著而做。你並不是為一切眾生而做,不是為了要利益眾生。這樣子的話,你就不會從輪迴得到解脫,更不會得到來世長久的安樂。然後,你此生的所做所為就會是不好的。由於你希求的是不善的,接下來你的所作所為就會是不善的,所造的業就會是惡業。你會造下將來投生惡趣的因。你會再繼續造惡業,之後投生惡趣中,而你不久前才從惡趣脫離出來,就不會是往獲得增上生,獲得解脫,幫助眾生解脫以及引領眾生成佛的這條路。 最好的動機是安立在利益眾生的目標。身為中心會長,所做的是要服務眾生,讓眾生從痛苦及痛苦的因得到解脫,帶給眾生安樂及獲得未來生生世世安樂的因,讓眾生得以從輪迴裡得到解脫,以及帶領眾生直至圓滿成佛。 即便你身為中心會長,在內心裡最好能把自己視為是低下的,不是認為自己高人一等。不論領導者的地位有多高,領導者應該要有謙卑的動機。他應該總是想著自己是眾生的僕侍,眾生是自己的主人,眾生是最珍貴的、最仁慈的,我從過去、現在跟未來的安樂、從輪迴裡得到解脫、獲得無可比擬安樂的證悟成佛,佛法僧三寶皈依對象,這些都是源於眾生而來。眾生是最仁慈,而且是最珍貴的。眾生是不可思議要去禮敬、珍惜、服務、照顧及服侍的對象。 應該要視眾生如同母親視最珍愛的孩子一樣。一位母親愛孩子遠超過愛自己,日日夜夜,恆時皆如此。即便母親生病了,還是會將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給孩子,保護孩子不受到危險傷害,並且深愛著孩子。相似地,一位好孩子也會回報母親,如同母親愛他一般愛母親。思維眾生皆是我母或我子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日常生活就該這麼鍛鍊我們的心如此思維,無論是在家中、在中心裡,特別跟眾人共處一起的時候,還有一起共事的人。他們都是我的「如意寶」,意思是能給予我過去、現在及未來,直至證悟成佛安樂的人。 一旦你不再傷害眾生,你便能從眾生身上得到非常大的快樂,生生世世,一百輩子。只要你有一次停止傷害眾生,往後一百世有如此大的快樂。持守不偷盜戒,你的往後一百世會獲得財富。修一次布施,你就能在千萬世裡得到好的果報。在《僧伽吒經》記載對眾生修布施一次,會得到八十或八萬劫的安樂。以善良的心來利益某個人,因為業會增長增廣,你會得到一百世的安樂。一次善行,你會得到這麼多世的好報,或者在一世當中得到許多次的好報。 首先,應該思維眾生是自己的如意寶。再來,自己在日常生活應該要當眾生的如意寶。這一點非常重要。即便你沒在中心工作,或者你身處在人煙稀少,遇不到任何人,甚至任何一隻昆蟲都沒有的山洞裡,你也要禪修菩提心。好好想眾生是多麼地珍貴。思維「我也要成為眾生的如意寶」。活著每一天都能夠這麼思維是相當棒的,特別是對於要跟他人共事,生活忙碌的人而言。以這種態度過生活,是最快樂也最有意義的人生。沒有需要對未來感到擔憂,未來的日子就如陽光普照般耀眼燦爛。 上述是關於佛法跟佛教的關係,當你成為眾生的如意寶時,眾生會有什麼感受。如果你成為眾生的如意寶,眾生就會成為你的如意寶。在上述的基礎上可以做如此的解釋。 對於非佛教徒來說,可以用以下例子來解釋,當你在路上開車,停車載想搭便車的人一程,你之後就會得到一百次或一千次搭便車的果報,僅僅一次這麼做,就會帶來往後這麼多次的結果。對於非佛教徒而言,成為眾生的如意寶,眾生也會滿你的願,讓你將來能搭上便車。 現在,我得告訴你一件特別的事,什麼是經營中心最重要也最機密的策略。中心能夠成功的關鍵是端賴常駐師長的態度是正向或者負向。如果是負向的動機,會衍生非常多的問題。如果是出自於自私自利的動機,不是為了中心而做事,只是為了個人私願,或者出自其他不善動機的話,問題就會不斷地出現。障礙及痛苦會愈來愈多。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變得令人難以忍受。如果在中心的學員跟隨的是這樣動機的師長,如果學生喜歡這位師長勝過於喜歡中心的話,就會滋生許多問題。 格西對中心已經付出許多,格西深深地愛護中心及FPMT。無疑地格西對我非常依止,也盡其所能達成我給的建議,也非常重視這些建議。我跟格西的關係很好,他是非常重要的。如此的基礎下,格西在這個中心,中心就能對於眾生是有益而且是正向的影響,中心會很順利。格西能覺知當下及未來,所以我想跟中心常駐師長維持良好的關係相當重要,所求之願會一一聚合,像是順利、平靜、團結,其他的順緣就會很容易地聚合。 當然,有時候可能會意見不一致,格西有他的看法,你可能有另外不同的看法。如果很難取得共識下決定的話,你可以聯絡國際辦公室,如果國際辦公室沒辦法幫上忙的話,他們會進一步問我。中心每個人能彼此和諧共處是很重要,身為中心會長,還需要具備圓熟處世的能力,如此經營中心,師長會很開心。在這裡,我提到跟常駐師長之間有快樂的關係是很重要的,還有,請你儘可能協助當地的其他中心,跟當地其他中心維持著和諧跟良好的互動關係。 格西也是在中心傳授佛法的師長,是一位善知識。我知道你已經跟格西取得聯繫,即便你不是將格西視為是你的上師,格西仍是一位受具足戒的出家人。尊敬僧伽會獲得非常大的善業,具不可思議的利益。你要永遠尊敬僧伽還有在中心教授佛法的老師。每次都能謙虛地跟格西討論事情,這麼做會很好。當然,你是中心的會長,不過有些事情還是要跟格西討論後決定會比較好。能夠身為中心會長是非常珍貴的經驗,你是此刻最合適當中心會長的人。 滿滿的愛及祈願 喇嘛梭巴仁波切 |